一看就懂,看了注释才懂,认为一看就懂,其实还有玄机。

一看就懂,看了注释才懂,认为一看就懂,其实还有玄机。

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,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上古诗词。不过,咱们赏识古诗词的时候,经常会遇到一些费解的当地。


老街认为,古诗词依照了解度的不同,大致可以分为三种。第一种,一看就懂;第二种,看了注释才懂;第三种,认为一看就懂,其实还有玄机。



一、一看就懂的古诗词


白居易有个老妪能解的故事。据说他每作诗一首,都要给一个老妇人看一下,假设她看不懂,白居易就会修改到他能看懂为止。


在古诗中,的确有许多著作一看就懂。例如咱们从小学习的骆宾王《咏鹅》:


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。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


又如李白的《静夜思》:

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土。


又如白居易的七律《钱塘湖春行 》:

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
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

乱用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
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

这些浅显易懂的诗篇,不需要看什么注释。和咱们今天的言语表达方法没有太大的不同,一看就懂。


词也是如此,有许多非常好了解的著作,例如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:


常记溪亭日暮,陶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


长一点的词,也同样有许多了解如话的著作,例如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,这首词苏轼还写了一个小序,讲了创造布景:

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酣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


其词云:


明月何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
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该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


二、需要看注释的古诗词


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提出了隔与不隔的问题。


1、典故与人物


许多诗人掉书袋,很多用典,假设不看注释,你底子搞不清他在说什么。例如辛弃疾的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


千古江山,英豪无觅孙仲谋处。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

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烟扬州路。可堪回忆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

孙仲谋、廉颇大多数人知道,可是寄奴是谁?佛狸是谁?元嘉草草又是什么意思呢?


这首词中用了这么多人物的典故,可是有些人物,并不像孙权和廉颇那么有名,大多数读者需要看注释才能了解这些人物故事的布景。


佛狸, bì lí,北魏拓跋焘(太武帝)的小字。暗指南下侵宋的金国国主。


寄奴,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小名。当年北伐所向无敌。


元嘉草草,指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,在元嘉时期北伐失利的故事。引得拓跋焘南下差点渡过长江。


2、修辞方法


还有一些,是修辞方法造成费解。例如林逋的两句诗:


草泥行郭索,云木叫钩辀。


郭索是姿态,螃蟹匍匐的姿态。钩辀是声响,鹧鸪名叫的声响。这是一种借代方法,用象声词和状貌词代指动物。


这种描述螃蟹和鹧鸪的词汇,咱们今天现已不使用了,这是言语表达方法的不同,造成的隔膜。


又如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


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

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


这首诗,在古代必定很好了解,由于绿蚁代表酒在其时人人尽知。可是现代人没有这种代称的习惯了。我或许会用青岛或者燕京来代指啤酒,用茅台、五粮液代指白酒。




三、认为懂,其实未必懂


还有一种现象,咱们认为浅显易懂的著作,其实还有玄机。 不了解其时的创造布景、其时的言语和社会环境,就很难了解作者的真实意思。


例如, 唐代李商隐的《龙池》


龙池赐酒敞云屏,羯鼓声高众乐停。


夜半宴归宫漏永,薛王陶醉寿王醒。


薛王陶醉寿王醒,最后一句看似简单了解,可是深藏挖苦之意。为什么薛王陶醉,而寿王却清醒呢?


由于方才龙池宴会上,风光无限的女主人杨玉环曾经是寿王王妃,现在却成了寿王的后妈了。你说他在喝酒的时候,还能和薛王一个心境吗?


知道这一段历史的人,天然一看就懂。不了解这个布景的人,或许只是停留在这首诗的外表意思上,认为李商隐便是写了一场往常的夜宴散会而已。


还有一种状况,诗人著作中用暗典。古人说:作诗用事,要如禅家语:水中着盐不知,饮水乃知盐味。


用明典时,读者不了解典故,就如面前建立一堵墙,不推却是过不去的。用暗典的话,不知有典,路仍是可以走的,似乎也能依照自己的了解赏识这首诗。


例如南宋宰相周必大 ,曾经作诗寄朱熹,《比年视听不明有耳雨空花之对今岁尤甚戏成小诗 》:


夜雨稀闻闻耳雨,春花微见见空华。自矜他日盲宰相,今复痴聋作富家。


周必大表示自己年迈今后耳聋目炫,因此自称是一个又痴又聋的盲宰相。似乎是老人关于自己身体状况的一种自嘲。


可是这个盲宰相,其实用了唐朝宰相关播的典故。关播引荐笨蛋李元平抵挡叛将李希烈,结果被李希烈认为是一种凌辱,因此大骂关播是个瞎眼宰相。


其时周必大所赏识或者推荐的许多人,都被韩侂胄迫害镇压,因此周必大自嘲为盲宰相。


这首诗外表是说自己年迈了,实践上暗讽其时的朝政。


又如朱庆馀《近试上张籍水部》、张籍《节妇吟·寄东平李司空师道》、王沂孙《水龙吟·白莲》等诗词,字面一种意思,实践说的是另一种意思。




结束语


老街总结的以上三种古诗词,是不是有点道理呢?


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讲义中的古诗词,其实都是从浅显到艰深来选录的。小学讲义的古诗词大多是第一种状况,今后渐渐地添加难度。


许多诗词的阅读了解,不只要了解典故,还需要结合历史环境、创造布景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意图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kyedu.net/zhishi/226.html

热门诗词

热门名句

朝代诗人

热门成语